返回列表 發帖

[【閒聊】] 提升課業力!師長懂得「拆解」孩子就能從成功中找動機

別把成績當成好父母的評量 世足獎盃
學業成績常常是爸媽最關心、最焦慮的議題,周育如分析,父母的成績焦慮,一方面源於華人社會很難脫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維,很難避免孩子成績好就覺得有面子的心態。

另一方面,則是現在少子化,有時父母會把孩子的成績單當成自己的成績單;不是父母非常功利,而是父母缺乏衡量自己是否做得好的標的,所以只好用定期且可見的標的、也就是段考成績,檢驗自己是否扮演適切的父母、是不是有把孩子教好。

周育如指出,如果孩子成績不如預期,父母就會質疑自己是否在教養上出問題。她建議,父母要用平常心看待成績,檢視孩子的成績絕非功利性的行為,但不用把分數當成一個絕對標準來評斷自己或孩子,對課業有更寬廣的理解,就比較不會被成績左右心情。

但成績不重要嗎?周育如直言,要長期保持還不錯的課業成績,不只是要會考試而已。孩子必須真正學會,才可能維持課業水準與表現;必須適應學校生活,面對各科的學習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才能跟上進度。

好成績的背後,也意味著孩子付出努力、完成分內任務且維持品質,因此世足獎盃成績可能反映了孩子的品格特質、能力、學習動機、責任感、整體學習狀況的評比,所以父母不能「沒關係就放給他爛」,必須重視整體狀況,適時給予協助,讓孩子看見自我能力成長並肯定自己。

拆解單元 用成功建立學習動機
孩子缺乏學習動機怎麼辦?對科目沒興趣,爸媽可以怎麼做?對於許多家長的疑問,周育如直言「孩子會對什麼事情有動機?我們每個人都在我們做得好的事情有動機!」成就會帶來動機,要求孩子必須克服挫折、持續投入其實相當困難,因此她建議父母先拆解學習目標,讓孩子逐步掌握,先在學習上獲得簡易的成功,建立學習興趣。

周育如舉例,如果孩子痛恨數學,可以先看目前進度在哪個單元,將一個大單元中的不同重要概念或題型類別進行拆解,從孩子好像比較容易理解,或練習幾次就可以掌握的部分著手,讓孩子獲得肯定。她指出,多次練習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覺得很煩,但當他徹底搞懂概念、在考試中有一部分全對時,會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成為孩子承受學習壓力跟挑戰的重要基礎。

父母陪伴學習關鍵 不破壞親子關係
拆解章節需要父母的陪伴與引導,不過要陪伴學習到什麼時候?怎麼陪?周育如指出,陪學要注意兩個關鍵:不要破壞親子關係、陪伴必須有價值。

周育如說明,每個父母陪伴孩子學習的能力不同,可能程度很好但不會教,或講個兩下就生氣。家長要有自知之明,如果教學氣氛平和愉快、對孩子有幫助就可以繼續,但若孩子掉眼淚就抓狂、覺得自己講得很清楚但孩子聽不懂,父母世足獎盃可能要協調分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