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閒聊】] 關於「課業」 父母的焦慮總是比孩子多 [打印本頁]

作者: 40848687    時間: 2023-3-1 19:58     標題: 關於「課業」 父母的焦慮總是比孩子多

期中考來臨的前後兩周,通常都是家裡親子關係的相對緊繃期,更挑戰著父母親的各種心理耐受力!你是否想過,考試的明明是孩子,為什麼這個時期父母往往比孩子還要焦慮跟緊張?2023經典賽門票價格

成績單是孩子的還是父母的?

即使到了現代的社會,華人父母仍多少保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維。如果孩子很會讀書,家長通常會覺得較有面子,或是面對別人對自家孩子的關心與評價時,至少也會比較有信心,覺得好像自己把孩子教得不錯。

再者,可能是受少子化影響,現在父母很疼惜自己的孩子,也很在乎自己的親職角色是否扮演得宜。但到底自己是不是當了好父母,這真的很難去評估。於是有些父母把孩子的成績當作自己的成績單,用孩子的學業成就當作指標,用來檢視自己是否扮演了一個適切的父母。如果孩子在學校成績很好,父母似乎就很放心,認為自己做得還不錯;可是如果孩子成績不好,父母就很擔心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出了什麼狀況?或是自己的教養出了什麼問題?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理智上都會告訴自己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學業成就,但潛意識裡卻還是會焦慮「課業」這個問題。如果你問我,當家長遇上孩子的成績,要怎麼去定義「平常心」?我的回答會是,面對課業這個逃不掉也避不開的話題,如果家長能有較寬廣的心去理解成績這件事,就不會那麼被分數左右,也就不至於把分數當成唯一的標準來評論自己或評論孩子。

重新定義「課業」

這個重新定義「課業」的再釐清過程,並不是說2023經典賽門票價格就覺得孩子的課業成績不重要,都不用在意、不用去管,而是要去看到成績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試問,假設一個孩子能夠長期保持不錯的課業成績,這背後代表了什麼?

第一,這至少表示孩子在學習上是能真正理解,才有辦法有這樣的表現。

第二,這表示孩子在學校的適應大致是還不錯的,他對不同領域和不同學科都能投入並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尤其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成績表現較好的孩子,通常容易獲得老師、同儕間的看重,此時他的自我概念通常也會比較好

第三,維持好的課業表現不只是考試考好,還要把作業完成,這代表孩子不僅為自己該做的事付出了一定的努力,用心完成該做的事情,還達到了一定的要求品質,這也是孩子人格特質的反映。因此,完全不重視孩子的成績也是不對的!

因此「課業」不單只是考試分數,或只是一個很功利的表徵。課業表現事實上也相當程度地反映出孩子的能力、努力、動機,以及對事情的責任感!因此,父母雖然不必過度在意分數、計較一分兩分,或只以成績去論斷孩子,但仍應留意孩子的學習狀況。

我們想想,一個孩子的求學過程有多長?少說十幾年!如果這個不算短的時間裡,孩子都沒學會,都很痛苦的、很煎熬的在上學,那就是將這段最青春美好的時光都浪費掉了。這段珍貴的求學時光包含了非常多科目知識的吸收、各種2023經典賽門票價格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自我探索的歷程。因此,父母應該協助孩子瞭解上學的意義和價值,鼓勵孩子以正面的眼光看待學習,並在學習中看見自己的成長,進而去肯定自己,那麼才不枉費求學的多年時光。




歡迎光臨 Discuz! Board (http://bbs.61.com.tw/)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