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大部分學校的二三事
發…發洩什麼的,寫成一篇作文給教育部長跟學校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⁰。)
這邊之前討論過許多話題。
不論是政治、教育、國際、網路又或者是現實以及人際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遠至跟我們生活之間幾乎無關聯的議題又或者是距離相近到身旁的話題。
幾乎都開啟過討論的路線。
喵嗚 果然得再開啟一次好久沒討論的這類話題。
從小到大,大部分學生都經歷過朝會、打掃、週會、聽講、早自修以及許多不合理的校園限制。
我知道討論這類話題,一部分人部份的回應通常會是:
「我們以前也經歷過那樣的時光,為何你們不能承受?」「那些事情不過花費幾十分鐘,忍一下就過去,有必要出來抱怨?」
「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應盡的本分。」「很簡單,每位學生都支付一部分清潔費,來清理校園不就解決了?」
網路上的鄉民大部分回覆的內容確實沒有錯,有些卻是不合理以及錯得離譜。
學生的確有必要要打掃校園,只不過是打掃自己使用過的教室。
老師的確沒有必要打掃校園,他們是來上班的。
只是……學生同樣是付費來上課,台灣的學校有什麼資格要求學生打掃自己使用過的教室以外的地方?
這邊不得不說,朝會一點都不像朝會,完全是長官在訓練台下的軍人。
立正->站好->抬頭、挺胸、向前看。
一個步驟沒做正確、一旦有聲音出現,稍微動一下身體、輕甩一下即將麻掉的腳。
教官以及老師馬上當場對著全校訓話,朝會、週會、集合時站在台下的人究竟是學生還是軍人?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天底下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不斷重複做同樣的事,卻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每間學校在舉辦朝會時,總會常常聽見台上的人幾乎每次都在宣導同樣的事情。
或許做這些事情的學生,需要讓這些師長每次都在花費同樣時間、同樣精神在宣導同樣的事情。
在校外看著朝會,聽著他們的訓話、宣導時,
總會想著:已經宣導過無數次,在花同樣的時間宣導同樣的事情,豈不是浪費自己也浪費他人的時間?
聽完勸導想改善的人,大部分會選擇嘗試,不想改善的人,您花一年的時間勸導、述說,他還是聽不進去。
所以……朝會能不能不要再花這些時間宣導同樣的事情,宣布無意義的事項以及對著學生訓話。
朝會是用來宣布重要事情,不是用來訓練學生當軍人以及聽眾。
週會這邊實在沒有什麼印象,一年前到現在很少會參加學校的週會。
印象中週會幾乎都是演講、表演、宣導。
週會並不屬於課內的課程,而是列入課外的活動。
基本上是能自由選擇是否參加。
不過……國小、國中以及高中,學校通常會強制全校參加。
總覺得不太清楚原因呢。
這樣的做法對於學生以及演講者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沒有演講者希望對自己的演講內容不感興趣的人到場聽講吧!
同樣也沒有學生希望浪費兩節課的時間聽著對於自己毫無幫助以及收穫的演講吧!
與其強制全校學生到場聽講,不如把演講更改成自由選擇參加。
既然是學校聘請的講師,何必害怕沒有人到場聽講呢?
選擇不聽演講的學生,可以利用那幾節課的時間在教室自習又或者參加其他活動。
這樣豈不是更有意義的利用時間?
早自修用來考試完全搞錯早自修的目的。
一般早自修是讓學生閱讀課內外書籍以及複習課業又或者做些室內活動的時間。
而不是讓老師排考試。
這樣完全喪失早自修的意義,不如換個名稱。
課前考試如何?
學生是來學校學習以及尋找未來方向,為自己的未來打好基礎。
沒有人希望自己連站在起跑線的資格都沒有。
關於不合理規定的二三事。
我非常反對學生穿便服到校上課。
國小國中時期限制穿耳洞以及染髮的規定,這邊同樣贊成。
同理的,我也對大部分學校的不合理規定各種傻眼。
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限制鞋子顏色以及國中限制男生頭髮、男女指甲長短的理由,師長所說的理由很明顯只是藉口。
鞋子顏色太亮眼以及明顯<
指甲頭髮太長有礙觀感<
嗚……我是來這間學校學習,不是來參加服飾展演。
禁止鞋子顏色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限制男性頭髮長短的意義在哪裡?
規定指甲長短的意義在哪裡?
規定一定得帶學校書包上學的理由是什麼?
讓學生對著一張國父的肖像敬禮到底有什麼意義?
強制學生一定得參加社團的理由的意義在哪裡?
強制學校學生到場聽演講的理由是什麼?
課堂上抽籤以及點名學生回答問題的意義在哪裡?
限制7:30之前到校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讓學生打掃?準備早自修的考試?為了維護校譽而限制自己思考?
增加學生的緊張感?為了維護校風?為了延續無意義的習俗?
學校的存在究竟是為了讓學生準備未來,還是延續過去的教育觀念?
一百年過去,人事物改變,唯獨教育的觀念一如既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