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小序表明詞首是意提醒人們及早探春,無遺後時之悔。然而,詞有所本,
唐楊巨源《城東早春》雲:“詩家清景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舊意新調,此詞自有可喜之處。(資料來源:古詩文網)
宋‧李元膺《洞仙歌》
小序:一年春物,惟柳梅間意味最深。至鶯花爛漫時,則春已衰遲,
使人無復新意。余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無後時之悔。
雪雲散盡,放曉晴庭院。楊柳於人便青眼。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豔疏香最嬌軟。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別了 身後
到了離別 又再躊躇,
清楚結果 卻期待如果。
明天 走得平靜,
時間 不停似曾相識,
候補的 誰記得誰!
百看不厭 文字裡的文字。
紫丁香一簇簇 朵朵相依偎,
千秋留傳 愛情的代言,
紅塵裡 懂得的人 欣賞。
花無邪,
正散發與生俱來的媚力。
亂在人的巧遇 著了迷。
已收不回悸動,
失去自主。
春的染指更盛,
風的和暖猶寒。
一一謝過周遭,
半提的步伐 別了 身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