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閒聊】談「後設」的真正意思與在遊戲中造成的負面觀感

本帖最後由 49988502 於 2017-7-22 07:36 編輯

注意:此篇文比較枯燥難懂,可能是小論文的等級(X
   但其實是我一直在思考想要探究的事情。
   如果太嚴肅的話,先說聲抱歉了
ˊowoˋ



「後設」這個詞,乍看之下很像是指「後來加上去的設定」,但其實不是。
「後設」其實是個專有名詞,是英文字首「meta-」的翻譯。那個英文唸法近似"咩塔" (#
這個翻譯嚴格來說翻得有點奇怪,但是「meta-」其實也不好翻譯,因為中文並沒有對應的詞彙可以表達這個概念。
那到底是什麼概念呢?
其實這個概念蠻龐大的,大概有「之後」、「之外」、「之上」、「之間」等幾種意思,
有一種「超越」、「更高一層」或「往後再推一層」的感覺。
看到這邊,大家可以先靜下來想想這樣的感覺,然後再往下看。
我也是花了一點時間才比較能理解這個概念。
或許你聽過「形上學」這個專有名詞,這也是後設(meta-)的一種,只是這種比較偏向學術研究。

盡量簡單的說。假設一開始我們有一個主題AAA,
那麼所謂的後設(meta-)可以是指:
「用來描述AAA的AAA」(例:用來描述資料的資料)、
「用來解釋AAA的AAA」(例:用來解釋理論的理論)......等等。

以下是實際舉例:
如果對電腦資訊方面比較有接觸的話,你可能聽過metadata,直譯就是後設資料,
意思是「用來描述資料的資料」。
首先你有一批資料。
然後為了處理這批資料,你需要一些,告訴你這批資料要怎麼整理的資料。
後設(meta-)就是這樣的概念。但是,這只是後設的很多種概念的其中一種而已。




在稍微理解了「後設」的意思之後,我們進入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後設(meta-)在文學作品上的呈現。

沒錯,文學作品中也有後設(meta-)的概念。
針對一個主題,先用第一個層次去探討它,再用「更高一層」或「更外一層」的層次去探討它。
在此用個最最最簡單最粗略的方式解釋,就是「故事中有故事」。

有一些戲劇的呈現手法,是「劇中劇」;
有一些小說的呈現手法,是「小說中還有小說」。
這就是文學作品上的後設(meta-)表現手法。(不是全部是這樣,但這是最簡單好懂的判定)

如果一個故事只是單純的故事的話,讀者或觀眾很容易就投入到那故事裡面去了。
相對的,如果使用後設(meta-)的手法,讀者或觀眾在看故事,結果那個故事裡面還有故事呀!?
所以讀者或觀眾就要在不同的層次之間跳來跳去,所以就很容易產生一種出戲的感覺。
但是請注意,那很可能是作者故意要讓你出戲的
因為作者可能是要諷刺什麼,或是引導讀者(觀眾)去思考什麼、去解析什麼。

回到小花仙這個遊戲本身。
最近一些任務劇情與活動劇情(試煉系列之後),可以看到「遊戲中有遊戲」的情形,
或是出現「編劇」、「人物設定」這類的字眼,也就是讓NPC認知到自己只是「演員」,
我想這些就是小花仙劇情中的後設(meta-)表現手法,
但很不幸的,我並不喜歡這樣的表現手法,覺得沒必要,只是徒增玩家出戲的感覺而已。


以下舉出我最有印象的三個例子:

→ 在【守候】系列的一開始,有提到一個類似抽卡遊戲,南茜還說了很多專有名詞:
  南茜:我氪金也氪的不少啊,一張SSR都不給我!難道我真的是非洲花仙嗎……
  南茜:(掀桌狀)你知道我試了多少次都沒有氪到SSR嗎!

→ 在【重身】系列的一開始,黛薇薇和玩家去找安德魯,發現魔法仙屋很亂,黛薇薇就決定幫忙收拾一下。
  玩家:噗,明白,安德魯是那種天才,但生活不能自理的設定

→ 在【雙戀】系列的活動「尋找失落的遺跡」(可以獲得清明無霜的活動)中,
  玩家在花靈派對的模板建的場景中解謎,講了一句「別問我為什麼不飛,編劇不讓飛!」

關於第一個例子,這顯然是「遊戲中有遊戲」,
不能說這樣不對,畢竟花仙們也該有休閒娛樂。但我想不到南茜為什麼要用課金、SSR、非洲這種用詞?
這完全就是把南茜強制拉到跟玩家同個層次(會在類似抽卡遊戲中花錢的人類),而不是花仙。
編劇是覺得這樣我們人類玩家會比較有共鳴感嗎!?!?
這樣呈現出來的感覺就是南茜其實不是花仙,她跟我們玩家一樣是人類,是個「飾演著花仙NPC的演員」。
拉貝爾大陸的花仙 = 主題故事層次
飾演花仙的演員 = 更外一層的層次 ←可是沒事加這層幹嘛!?!?
你什麼非洲花仙?我看你是非洲鳳仙花!(不好笑###)

關於第二個例子,先不管小安到底有沒有這種設定,
我們平常哪會說「某某是怎樣的設定」?應該是說某某的個性特質如何才對。
這邊也一樣,這樣的表現手法,使得那個某某被暗示成「一個由演員演出的(虛構)角色」。

第三個例子就更不用說了,編劇都出來了。
這暗示出NPC們知道自己是演員,他們並不是花仙或花精靈王什麼的,一切都是假的,他們只是在按照編劇的劇本來演出。

拉貝爾大陸的花仙 = 主題故事層次 ←原本只有這層
飾演花仙的演員 = 更外一層的層次 = (meta-) ←可是沒事加這層幹嘛!?!?

我又想到,有些小說作品,在番外的篇章中,作者會讓筆下的角色像是下了戲的演員一般出來閒話家常,
故事中的正反派、仇人也都言歸於好,主題故事一切都是他們這群「演員」演出來的。
這應該也是後設(meta-)表現手法吧!但這通常能帶給讀者輕鬆有趣的感覺,我也不討厭這樣的表現手法。
前文提到,後設(meta-)表現手法容易讓讀者(觀眾)出戲,但這可能是作者故意的,
目的是營造一種「虛假」的感覺,去諷刺什麼,或是讓讀者(觀眾)反思什麼。
但上面提到的「小說人物下戲了」,倒是比較沒有要諷刺或引導讀者(觀眾)反思,
通常是主題故事太沉重或太肅殺,因此出來營造溫馨氣氛用的。
或是逢年過節營造輕鬆歡樂的氣氛。

以小花仙的主題故事來說,我是不覺得它有需要用到後設(meta-)表現手法來諷刺或引導玩家思考什麼高深的東西啦。
編劇哪有這麼高深啊。
可知小花仙中硬要加入後設(meta-)表現手法的用意,應該比較接近前面所提的「小說人物下戲了」。
假如是這樣,那編劇預期的應該是輕鬆有趣沒錯。
但問題是我不管怎麼看都覺得很突兀很出戲呀!?輕鬆有趣在哪?
所以我看這一定是有哪邊搞錯了= =
有人也是看小花仙的這種後設(meta-)手法看得很煩的嗎?
還是有人就連看到「小說人物下戲了」也覺得很出戲很煩呢?

最早小花仙出現這些「劇中劇」跡象的時候,我就明確覺得不喜歡,但不確定這樣的負面觀感是怎麼來的。
稍微研究了一下之後,知道是編劇在小花仙劇情玩後設(meta-)手法,
但我覺得根本沒必要這樣玩,這違和感根本突破天際。
但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有類似的負面感覺?
而且更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小花仙劇情不能這樣玩」?
是因為它的劇情本來就很溫馨輕鬆了,不需要再更溫馨輕鬆了嗎?
還是說其實這類的後設(meta-)手法比較接近大絕招的一種,
就像你看一個故事看得正精彩,結果作者最後告訴你其實這一切都是某個角色的夢而已,
結果讀者馬上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到底是為什麼呢?似乎蠻值得討論的。
感覺針對劇情的討論又更深入一個層次(meta-)啦~!!! (#####


本文作者其實不熟文學研究/解構,以上看法若有誤請不吝指正 ・゜・(PД`q。)・゜・ (#####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相關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8C%E8%A8%AD)、
批踢踢小說討論版(https://www.ptt.cc/bbs/Fiction/M.1168025732.A.392.html)、
部落格文章雜談
 
當劇情崩壞卻無人在意時,該作品實已死亡。

可能是為了營造親民入世的形象?劇情很多用語會從網路流行語抓
以前沒怎麼注意,但仔細想想如果是重要劇情,的確很出戲
而且讓人搞不清楚劇情發生的是否真實存在花仙世界,例如死去的角色到底死了沒
還有常出現旁白,有一筆帶過、趕工的感覺
這些應該都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手法

TOP

三個例子中只有第一個讓我覺得還有些理由(如你所談),或許編劇用這超露骨的方式也想表達"花仙即遊戲,遊戲即花仙"?
另兩個在讀過的瞬間,我則驚覺自己的手腳都被線給勾住,吊了起來。
Into the woods有用到這種手法嗎?全劇從一開始就有個旁白在旁邊說故事,結果第二幕才發覺旁白也置身於故事之中還領便當...

話說認知神經科學也有一種理論叫"後設認知"~貼個維基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 D%E8%AA%8D%E7%9F%A5
後設認知即「認知的認知」或「知識的知識」。簡言之,就是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包括:記憶、感知、計算、聯想等各項)的思考:"我如何認知自己的認知?"
歡迎回歸摩爾莊園!
我們有女裝 女裝 以及女裝 >////<
塞拉:

TOP

還有常出現旁白,有一筆帶過、趕工的感覺
這些應該都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手法45646688 發表於 2017-7-22 11:29



如果出現"完全的旁白",玩家對這個世界的融入感可是被嚴重剝離!
歡迎回歸摩爾莊園!
我們有女裝 女裝 以及女裝 >////<
塞拉:

TOP

本帖最後由 28845827 於 2017-7-22 16:07 編輯

這幾個例子...大概要營造親民感吧ˊˋ
但同時也在破壞這個世界觀架構,一切都只是虛假,所有都只是演出來的,演員即興演出然後冒出幾句非原世界觀設定的東西,像是SSR,這種想拉近和玩家的距離的方式,有好有不好阿!對我而言,任何劇情已無法入戲。
想起安德魯的世紀濃湯,我記得最早出現是在玩偶系列,當年七夕活動也有出現,世紀濃湯我記得是美味的料理,佐伊很喜歡這道湯,然而現在安德魯怎麼就成了黑暗料理王了,世紀濃湯變成有毒料理==設定在變,世界觀也在崩壞,哪天來個一切都只是夢,我也不會驚訝。

TOP

對阿,劇情有些地方真的讓人很出戲或是邏輯怪怪的,三個例子中的第2.3,直接說設定與編劇不讓真的很微妙呢

而且人物設定、世界觀設定等,一直在改變,好麻煩、好出戲阿........

而且劇情還各種黑暗、悲劇,有些還不給之後的結果.......

----------------

可憐的斷翅又被擊中心臟的異國王子侍從   (之後我便保持警戒,對NPC都保持普通喜歡,怕哪天喜歡的角色被劇情搞得慘死...
佐伊遺忘的薇安
小花神伊紫   #論非常喜愛伊紫的心靈破碎程度 (遠望
其他的劇情出現一下過的NPC們

弔念

TOP

其實我沒多想,完全把編劇當作邏輯不太好還不會校稿的那種耶(欸
還好花仙都是短篇的不需邏輯小故事,不然寫網文大概會被大陸網友噴頂

覺得突兀大概是因為這遊戲前面都鋪了那麼多,把世界觀都設定的差不多了,
這時再來現代網路用語,原本想反正有個通往各世界的莉莉設定,網路用語不算啥(自己腦補
結果那個編劇不讓飛,我瞬間想的是那讓小花仙去吃O好了,
之後看到不合理的劇情就是上面第二句。
淡然處事。
翡珞

TOP

想起來以前看過一部動畫結局真的是作夢的!好討厭~
劇情只要不作夢跟演戲,應該還可以
中秋話劇我都寧願看小故事~不要老選角後臺呀╹ਊ╹

TOP

日常可以接受 但主線中加進去真的很怪...
被編劇忘掉的角色正在哭泣

TOP

本帖最後由 26292154 於 2017-7-23 12:31 編輯

中肯QQ

真的不太喜歡編劇那種很愛自己講(?)的手法
那句……的設定實在難以接受  

對話中的網路用語也相當氾濫,常常讓人完全感覺不到這是發生在拉貝爾大陸的故事

提到這個順便偷吐槽某些根本不該出現在拉貝爾的活動or節日
中秋節 迎新年等我完全可以接受,真的有點受不了就是去年的國慶日活動和感恩節的火雞大餐什麼的


另外我也覺得對話中常常有直接明講是(旁白)說的話怪不自然的(就你問題最多#印象中從前的劇情是不會有這種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