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 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
 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
 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
 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問天反映執著人生,下片問月表現善處人生。
 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
 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資料來源:百度)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能耐?
 
 人在世  從無知到老成
 有過的故事  堆出記憶塔
 悲傷偶起  糾結困行
 歡樂常在  意識節制。
 離人多愁善感  活受苦吞
 合理度日  總不斷自我催眠。
 
 月下獨酌賞景
 有閒情  但照面顯孤寂
 陰風竄來冷颼  卻步
 晴光回升和煦  喜迎
 圓得完整  尤美
 缺了一角  興嘆。
 
 此時  提筆暢懷
 事事  依然前進
 古往今來  生活大致
 難的是心  滾滾紅塵裡
 全然瀟灑有誰  能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