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說,學物理,公式只是拿來方便計算的
最重要的是情境
真的,情境轉不過來,你的公式只能拿來猜答案
首先,什麼是 k ? 如果這些你不去感受,真心建議你花個幾小時想這些。
這支彈簧 k 多少,那支彈簧 k 多少,切一半 k 多少 ?
什麼是 k ?
彈簧的特性,就是施力,彈簧變長,這兩者之間有一個比例在,這個比例就是 k。
施 2 牛頓的力,彈簧拉長了 1 公分,彈力係數就是 2 (N/cm)
所以 F = kx (好像是虎克定律吧)
這個公式是彈簧的物理特性產生的。
好,彈簧 2 : 1 弄斷 ....變兩根彈簧
將兩根彈簧斷的地方固定起來去做實驗,這會和沒斷前一樣的特性
這能理解吧 ? 這是情境。
然後分析
原本:F ← 彈 3 簧 → F ,這時伸長量 a
斷後:F ← 彈 2 簧 → F F ← 彈1簧 → F,這時總伸長量一樣會是 a
甚至,我再切,把 2 的那條切成兩個 1 的彈簧
再切:F ← 彈1簧 → F F ← 彈1簧 → F F ← 彈1簧 → F,這時總伸長量一樣會是 a
這三條一樣長,一樣都是 F 去拉,所以三條各自的伸長量也會一樣(伸長量 b)
3b = a
所以 各自的伸長量 b = a/3
而如果是切成 2 : 1 ,伸長量分別就是 2a/3 和 a/3
這些是情境,想的通嗎 ?
那 k 呢 ?
這些實驗,施力都是 F,大小相等
F = kx ,所以 k 和 x 反比
ka = k1(2a/3) = k2(a/3)
k1 = 3k/2 , k2 = 3k
所以那兩個彈簧, k 變成 3k/2 , 3k
然後又將這兩個彈簧串在小球的兩側
你拉動小球,等於同時要拉左右兩邊的兩根彈簧
假設,你要向右拉動 c 的位移
你要拉左邊彈簧 c 的伸長量,也要壓右邊彈簧 c 的縮短量
那你要出多少力 ?
左邊的彈簧會反抗 k1c = 3kc/2
右邊的彈簧會反抗 k2c = 3kc
一共就要出力 3kc/2 + 3kc = 9kc/2,才能將小球拉動 c 位移
所以這個系統的彈力常數 = 9k/2
這時,這個系統(就是兩個彈簧中間綁小球)
等同於一根 9k/2 的彈簧一邊綁小球,是一樣的
最後拉小球 d ,然後放開,它會做簡諧運動
什麼又是簡諧運動呢 ? |